蘋果日報
•
13th November 2016
【解惑片】到嘛嘛檔吃辣死你媽 | 即時新聞 | 20161113
台灣人對異國料理的接受度頗高,因此在台北街頭不難看見主打著他國料理的主題餐廳。隨著越來越多馬來西亞風味的主題餐廳入駐台灣,本報導將介紹大馬獨具特色的嘛嘛檔飲食文化,讓大家在品嘗好滋味的同時也進補飲食知識。
古時候,印度裔穆斯林到東南亞經商,後來選擇在此地落葉生根,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飲食文化。這些印度裔穆斯林被當地人稱作「嘛嘛」,而他們所經營的餐廳統稱為「嘛嘛檔」。嘛嘛檔的特色是價格實惠、全年無休和24小時營業。
嘛嘛檔必喝飲料是拉茶,最具代表性的料理有三道,分別是椰漿飯、塔餅和炒粿條。椰漿飯馬來話叫做「Nasi lemak」,所以被當地華人戲稱為「辣死你媽」;其實裡頭只有用蝦醬、辣椒和酸柑汁等炒出來的參峇醬會辣。一盤椰漿飯的基本元素包含加椰漿烹煮的長米飯、解膩的黃瓜片、炒花生、水煮蛋、參峇醬和江魚仔,想豐盛一點可搭配炸雞腿或咖哩雞等。
印度人喜愛糕餅甜點,而嘛嘛檔最受歡迎的糕餅非塔餅(roti tisu)莫屬。這種圓錐形的塔餅不只受在地人歡迎,也是旅客前來馬來西亞必吃的美食之一。塔餅的做法講究,首先將麵團甩薄再煎,抹上牛油後再起鍋塑成塔狀,搭配三種醬料分別是參峇醬、咖哩醬和煉乳作食用。位於東區的一家馬來西亞餐廳店家張副總表示,「我會建議甜的最後才沾,先沾參峇醬,之後再沾咖哩醬,因爲一開始就沾甜的煉乳食用會覺得膩」。
馬來西亞是種族大熔爐,很多菜也深受華人影響,炒粿條就是例子之一。在嘛嘛檔也會見到這道華人料理,重點是必須大火快炒,最注重鑊氣,粿條才能飄香又不焦。在嘛嘛檔用餐必點拉茶,顧名思義,拉茶透過拉的動作,能讓奶水、煉乳與茶湯更融合, 還能拉出像卡布奇諾般的泡沫,口感跟口味都會更棒。
各國的飲食文化皆不同,了解嘛嘛檔飲食文化後,以後聽到「辣死你媽」就不會害怕了。(黃銀川/綜合報導)